习近平总书记致中新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在中新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23日,在中新社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中新社干部职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当天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9月23日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蒋启明 摄“在中新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中新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前进方向,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中新社社长陈陆军说,“站在新的起点上,中新社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顾中新社走过的路,可谓70年风雨,70年辉煌。”中新社原副社长、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说,中新社当年从47人开始,到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专门人才队伍,一代代中新人怀揣理想,不忘初心使命,甘于奉献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国际传播事业。“读了贺信,我倍感欣慰,也倍感骄傲和自豪!”
中新社70年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和指导。1952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在习仲勋、廖承志、王稼祥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中新社肇始创建。当年10月1日,中新社向海外发出了第一篇广播新闻稿《首都纪念国庆节举行隆重阅兵式》,以此标定了10月1日作为中新社的社庆纪念日。70年来走过的历程证明,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中新社发轫、成长、嬗变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新社始终把全方位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总书记大国领袖形象作为工作重点,倾力打造重点品牌融媒体专栏“近观中国”等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栏目,推出富有中新风格和差异化、辨识度的核心报道精品,充分展现大党大国领袖领航掌舵的作用。“近观中国”专题策划推出的“大变局·中国治”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中新社政文部副主任郭金超表示,我们要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活动报道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作为重中之重,紧扣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议题,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心用力用情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质的新闻作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在长期的对外传播实践中,中新社注重遵循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规律,以新闻立社、以特色兴社。“走过70年,中新社以独具特色的‘中新风格’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奇兵’,发挥着联通中外的桥梁作用”,中新社总编室主任张红认为,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中新社作出的重要指示,创新话语表达,当好国际传播的“国家队”。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们将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帮助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9月23日下午,中新社召开社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蒋启明 摄中新社因服务海外华文媒体而生。在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新社要“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的要求。中新社海外中心主任黄耀柏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蕴涵了对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和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深情厚谊。“我迅速将总书记贺信的内容分享给海外华文媒体同业,他们纷纷向我社表达祝贺的同时也非常振奋,称赞这也是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最好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给予了肯定,提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要求。中新社港澳台部主任魏群说,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海内外各领域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从创办之初,中新社就被赋予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定位。中新社评论理论部主任董会峰说,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赋予中新社重要使命。中新社的特稿专栏“东西问”聚焦文明互鉴,依托中外专家,注重学媒结合,网络综合阅读逾10亿人次。“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我们的探索永远在路上,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
在中国著名侨乡福建,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提出福建要增强侨务意识和机遇意识,更加重视侨资、侨力、侨智。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对中新社“坚持为侨服务”作出了肯定。未来,我们要继续以侨为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以更主动的姿态做好涉侨新闻报道。
河北、浙江、上海等分社负责人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贺信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入职7年的中新社青年记者杨程晨说,我刚好走过中新社时间刻度的十分之一。作为新一代的中新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牢记使命嘱托,以自信的态度、高昂的热情、专业的水准,更加生动活泼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贺信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中新社总编辑张明新表示,中新社正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着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立体化宣传报道格局,将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完)
泰安手艺人赶制五福糕点迎新年 守护“舌尖上的年味”******
(新春走基层)泰安手艺人赶制五福糕点迎新年 守护“舌尖上的年味”
中新网泰安1月11日电 题:泰安手艺人赶制五福糕点迎新年 守护“舌尖上的年味”
作者 刘小东 付刚 孙婷婷
将小麦细细研磨成粉、过筛,然后将小麦精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水搅拌制成水皮,一部分与猪油混合,制成油酥芯,再将水皮、油皮均分成同样大小,把油皮包入水皮,擀成牛舌状,折叠两次,擀圆,包入以九蒸九晒传统工艺制作出的馅料……1月11日,泰山五福糕点传承人亓永利与其他糕点师傅正赶制五福糕点。
泰山五福糕点传承人亓永利正在制作糕点。 司刚 摄当天,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五福糕点行生产车间内,一股香甜萦绕鼻尖。身穿统一工作服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分工合作,制作出一盘盘诱人的糕点。在一处工作台上,一名糕点师傅正用精心雕刻的红木模具制作泰山五福糕点,从模具中压制出的糕点,造型各异,有葫芦、寿桃、鱼,以及带有福、禄、寿、喜、财等字样的糕点。
制作糕点使用的模具。 司刚 摄糕点压制成型后,放入烤盘烘烤。烤制出的糕点,饼皮雪白,口感软糯,满是麦香清新气息。
泰安手艺人制作的五福糕点。 司刚 摄在亓永利看来,泰山一带向来有浓厚的平安“福”文化,因此泰山五福糕点结合泰山文化,将“富贵、长寿、康泰、民安、善终”的五福文化融入,制作出了具有泰山饮食文化特色的泰山五福饼。
泰安手艺人将制作好的饼胚放入烤箱中。 司刚 摄“春节临近,我们制作的泰山五福糕点也进入了热销期,尤其是糕点蕴含着‘泰山五福’文化,非常受消费者青睐。”亓永利告诉记者,泰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五福糕点制作技艺制作出的产品有牛舌饼、蜜三刀、枣花饼、鸡蛋糕、宫廷桃酥等,造型均取自南宋古籍图画,并使用传承下来的红木模具纯手工制作。
泰安手艺人制作五福糕点所使用的芝麻、玫瑰花等食材。 司刚 摄“我们使用的模具,有家族传承下来的,也有四处收集来的,有的模具甚至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这些模具制作精细,每一道纹路都是当年的糕点师傅精心雕刻,用这些模具制作出来的糕点样式精美。”亓永利介绍说,泰山五福糕点采用的原材料均为泰安当地特色农作物,如板栗、核桃、桃花、女儿茶、徂徕山散养山鸡蛋等,是地道泰安特产。
泰安手艺人制作的五福糕点。 司刚 摄“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式糕点的传承人,我将积极响应中式糕点复兴,继续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亓永利称,他将把中式糕点制作和泰山文化结合,不断研发泰安本土特产,保护传承泰山饮食文化。(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